【大众日报】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   点击数:   日期:2020-12-24   字体:【

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高质量发展是时代最强音。山东省教育厅与大众日报社联合发起“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同步征集评选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展示亮点成果和创新探索,形成叫得响、可复制的发展经验。目前,“山东高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陆续在大众日报全媒体矩阵全网发布,敬请关注!

新起点 新发展 新局面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海洋中药研究中心主任付先军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两个多月的科研攻关,在筛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方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效,为开发用于临床治疗2019-nCoV感染的药物提供候选方药。研究成果于今年5月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在学界引发广泛关注。

    海洋中药研究中心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大放光彩,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这只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小部分成果。

 


    2019年、2020年,毕宏生教授、王振国教授先后荣获2018年度和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2019年,张永清教授、曹慧教授分别荣获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篮球比分,篮球比分90vs的项目成果正在申请科研奖项。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制度、政策、人才的活力,以科研工作为抓手,以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布局,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开创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起步:打造“黄金台”

释放制度红利,造就卓越人才

   “人才是科研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各地、各高校频频上演‘抢人大战’。人才的大量汇聚给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副校长王振国说。

    2017年,科研处牵头会同人事处、实验室管理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反复研讨,借鉴20余所高校管理办法,在校内外专家、部门负责人、一流学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范围内征求意见8轮,吸纳合理化建议200余项,出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团队首席专家负责制,受到省人社厅领导的高度评价,并由省科技厅向全省高校及科研院所推介。经过几年的建设,培育首批19个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其中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曹慧领衔的科研团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曹慧在工作中发现,在中医骨伤教学、带教过程中,一些少见的案例、治法没法准确地传授给学生;碰到典型病例时,身边往往没有学生,没法现场指导。有感于此,曹慧尝试着用可视化、可复现的技术手段再现治疗过程。攻关过程中正好赶上学校创建首批科研创新团队,曹慧积极申报并成功立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中医正骨手法智能优化与分析评价系统”。凭借这个项目,曹慧荣获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科研处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团队成员也非常团结。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靠我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曹慧谦逊地表示。据副校长李可建介绍,团队首席专家负责制核心在于促进人事与科技管理权限重心下移,使首席专家拥有行政管理、资源配置、人员选用、考核评价等权限,在团队内部形成人事与科研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试验区,极大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产出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全校90%以上的科研经费、高水平论文、高层次科技奖励均源于团队,为全省打造出中医药科技人才战略高地。

加速:把握“机遇期”

促进成果转化,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四五”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布局“十四五”,把握“机遇期”,创新发展思路,深化综合改革,是学校今后的工作重点。早在谋划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时,科研处就有意识地对接中央和山东省的重大发展战略,特别是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增砖加瓦。药学院院长张永清无疑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行者。



    张永清入校以来一直深耕中药材领域,尤以金银花见长。张永清主持的“金银花提质增效、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获得201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脱贫攻坚、富民兴农的利器。

    《药典》规定金银花的药用部位为未开放的花蕾。但金银花的花期不一致,采摘时大量的重复劳动使得金银花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工人工资、食宿、交通等支出占到金银花销售额的60%—70%,如果行情或品相不好,可能还要赔钱。有鉴于此,张永清萌生了选育优良品种的想法。2001年,张永清承担“金银花种质标准研究”课题,把山东的金银花品种收集到一起进行比较、筛选。这一找就是16年。经过反复筛选、定向培育、不断优化,形成了现在的华金6号。


    与传统金银花相比,华金6号的花期晚且一致,能实现一次性采收、机械化生产。改种华金6号后,以前三个人勉强干完的活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不用提高产量,仅人工费用一亩地就可以节省三四千元。华金6号这一“黄金品种”真正给农民带来了“黄金效益”。

    为突出转化导向,提高服务能力,学校制定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与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签署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合作协议,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网络平台,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全过程,促进成果转化运用。

腾飞:当好“领头羊”

提升科研质量,构建青创团队

    经过多年的摸索、积累,学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很多改革措施走在了同类院校、其他高校的前列,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近年来,科研处积极构建覆盖项目、团队、二级单位的科研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逐步实现“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的科研全面质量管理,高质量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科研质量取得了显著提升。

    今年1月,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副校长王振国主持的“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创新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药性研究属于基础理论研究,周期长,见效慢。“国家为解决重大理论问题,专门设立了973项目。学校政策逐渐向基础研究倾斜,并搭建了跨学科、跨地域的研究平台。”王振国说。2007年,学校承担了国家973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王振国担任首席科学家。

    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2013年王振国主持的“中药寒热药性科学内涵及其表征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成员趁热打铁,全国各课题组协同努力,集成创新。2020年,“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中药药性理论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无独有偶,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院长毕宏生和他的科研团队经过近二十年的科研攻关,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诊疗体系。毕宏生带领团队凭借“葡萄膜炎病证结合诊疗体系构建研究与临床应用”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团队等政策给予我们科研团队很大的帮助”,毕宏生说,“相信在学校和科研处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研处立足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以下简称学科)和学校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加强青年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青创团队)建设,探索完善青创团队培育机制。建立青创团队指导专家负责制,学院、学科、团队等负责人(首席专家)可作为指导专家,全面负责青创团队建设,探索“校级青年科研基金嵌入青创团队建设”的研究模式,逐步建立起“学院学科团队带动青创团队”“青创团队支撑学科团队”。青创团队指导专家负责青创团队组织建设,紧密围绕学科和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指导制定发展规划,促进良性建设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十四五”期间,学校处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山东中医药大学将继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科研工作质量,不断产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推动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为实现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良好开局,为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建设贡献力量。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3798_823493.html